均衡康养

德国,回归森林的民族

编者按

这个地球上,应该没有哪个民族比德国人更加亲近自然,亲近森林了。

有数据显示:56%的德国人动辄就往森林里跑。

德国第一大城市柏林,总面积三分之一是森林、绿野、公园和湖泊,

基本是推窗即风景,出门便绿意。

德国的森林并不总是躲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带,

它们和城市是“你中我有,我中有你”的亲密关系。

森林里有很多专供行人和自行车使用的小路,“四通八达”到城市的不同区域,

让都市里忙碌的现代人可以随时忙中偷闲的回到森林的怀抱,享受回归自然的惬意。

在德国的很多城市,看不见高楼大厦,而成片的森林却随处可见。

即使像柏林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,市中心有大片森林,

在德国人眼中,森林就是金子!

“让森林拥抱着城市,让城市依偎着森林”,这是德国人根深蒂固的城市规划理念。

德国是最早提出“森林教育”的国家

从孩子到成人,有大量的机会接触“森林教育”。

德国幼儿园的“森林郊游”,老师会领着学生到森林里,现场教学生认识各种食物和昆虫,还让学生们学习如何搭鸟窝。

认识森林里的动植物、学做木匠活、徒步穿越森林,甚至还为孩子们组织生日庆祝会。

在这里,生物、地理、林业等方面的技术人员,以及专业的森林教育人员兢兢业业地为民众普及着“森林教育”。

德国,是最早提出生态养老森林康养的国家

1962年,德国科学家K•Franke发现人体在自然环境中会自觉调整平衡神经,恢复身体韵律,

认为清新的空气以及树体、树干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,对支气管哮喘、肺部炎症、食道炎症、肺结核等疾病疗效显著。

20世纪80年代,森林康养成为一项国策,德国公务员被强制性的进行森林医疗,

结果显示德国公费医疗费用下降30%,且公务员的健康状况大为好转。

在德国森林疗养课程已被纳入了医疗保障体系,经医生处方后,

患者进行森林疗养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。

橡树是德国的国树,这棵橡树的年龄超过1500年。

德国人把森林当做自己心灵的庇护所。

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将森林与“修身养性”联系在一起,

即便冬天森林因为失去绿色而显得萧条,德国人也还是会如期拜访它们。

曾经有人说过:“德国人的心脏在森林里才会跳动!”

调查表明,越是在城市里忙碌的居民,越是喜欢到森林里寻找慰藉。

很多城市居民只有在森林这个天然氧吧呼吸了足够的新鲜空气,拜访了数百年的参天大树,感受了与世隔绝的静寂之后,才有足够的能量返回到喧嚣的城市继续打拼。

其实,德国人的森林情结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的。

直到18世纪,在德国人眼中,森林还是个和巫婆、鬼怪、强盗等联系在一起的可怕地带。

最初将德国人的精神文化源头引向森林深处的是《格林童话》的作者之一,著名的语言学家雅各布·格林。

《白雪公主》、《小红帽》等大量的故事都是以森林作为背景。

而在构建德国森林文化的过程中,19世纪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功不可没。

由于当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污染,违背人性的城市文化让民众感到厌倦,

民众有强大的回归自然,享受宁静心灵生活的心理需求。

带有原始风貌的森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,成为大自然的象征。

而在随后的岁月里,德国涌现出的艺术家、哲学家们都在幽静的森林里散步时,灵感奔涌而至,

德国很多不朽的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来源于森林。

德国的文化和森林紧密联系,难以割舍,

森林,是德国人精神上的“神”。

现在的德国人不仅仅把森林看做是精神家园,

更认同森林是地球复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,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。

德国人相信:

没有人类,森林可以活的很好,但是没有森林,人类却无法生存。

现在的德国,把“保护森林”当做信仰一样虔诚对待,从孩子到老人保护森林的意识都很强烈。

在任何一片森林里,都很少看到乱扔的垃圾,人为破坏森林的行为更是鲜有发生。

德国人的性格中确实注入了森林的风骨。

德国人内敛、低调,视张扬和奢华为俗气,这和森林静穆的氛围相得益彰;

德国人从不轻举妄动,但是确认了目标,便会坚韧不拔的去追求,这也很像那些参天大树,它们固守原地,从不左顾右盼,只是一门心思的向上生长;

德国人将“遵守规则和秩序”作为行动准则,这也正像森林中树木、草本和苔藓按照自然的规律,层次分明的排列在一起,有序而不杂乱。

有时候,德国人的超级理性,让人迷惑不解,甚至觉得有些可怕,这也和森林的幽暗、神秘有些相像。

懂得森林,才能真正明白德国人。        (森林康养)

(4)

本文由 广西森林康养协会 作者:姜斛 弟子 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!

关键词:

热评文章

发表回复